• 主页 > 娱乐 > 音乐
  • 750亿次回响背后,陈奕迅与环球音乐为何一合作就是19年?

    攀登架置于云端,顽皮小孩开怀大笑,向顶端的星星吊灯进发。

    这是《CHIN UP!》的封面,也是有着“香港Figure教父”之称的艺术家Michael Lau刘建文在了解了新专辑的概念以后,与陈奕迅一拍即合的作品。用最接近小孩子的肆意、随性的笔触,描画出梦中的画面。



    这张封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陈奕迅,深情唱歌,鬼马生活。

    11月3日,环球音乐集团官宣与陈奕迅完成续签,并为陈奕迅的个人专辑《CHIN UP!》举行发布会。



    翻开这份充满童趣的封面,陈奕迅带领乐迷遍历新专辑创作的台前幕后,回望与环球音乐走过的19年光阴,更揭示了历经CD、磁带到流媒体等介质变迁,艺人与唱片公司如何互相成就的秘密。


    在超级市场,选购一首“人生之歌”


    睽违五年,陈奕迅的新专辑《CHIN UP!》终于完整发行了。

    在这张新专辑中,李荣浩与陈奕迅的合作让许多乐迷倍感惊喜。例如,由林海峰作词、林家谦谱曲的《尘大师》,编曲部分则就交给了李荣浩。细听之下,李荣浩编写的节奏从沉闷到激昂,演绎着情绪的起伏,而陈奕迅的演绎却带着茫然与顿感,两种风格相遇,反而刚好诠释了都市人被压抑、也与压抑和解的人生态度。



    除了包揽《尘大师》《人啊人》《焦焦焦》《盲婚哑嫁》这4首歌的编曲,李荣浩还填词了《社交恐惧癌》。乍看歌名就稳稳拿捏住了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只不过相较于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癌更是自我的审视,“好想夸夸其谈,朋友五湖四海”可能是无数社恐人的真实写照。

    在发布会当天,《社交恐惧癌》的剧场版MV也首次发布。不少网友惊喜地发现,陈奕迅与梁朝伟贡献了一场绝佳的对手戏。在现场,陈奕迅也分享了MV幕后的故事。

    陈奕迅透露,最初自己并没有考虑出演剧场版MV,但在与导演沟通创意时,社恐让他一下子就想到了素来以内向闻名的梁朝伟。“我们当时在聊,梁朝伟他们会怎么演?我就说那要不要找他演呢?”说干就干,陈奕迅便给梁朝伟打去一通电话,“他一口就答应了!”



    有趣的是,梁朝伟看过剧本以后,自己主动准备好了扮演开锁师傅需要的服装和道具。“他自己买了红色铅笔,还配了手表。当你看到他出现在片场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已经想好这个角色要怎么演,真的非常专业。”

    最终,我们也得以在这首歌的MV中,看到陈奕迅与梁朝伟饶有趣味的“人设互换”。原本性格开朗的陈奕迅成为了社恐到极致的“陈先生”,而素来内向腼腆的梁朝伟,则成为了友善开朗的开锁师傅。

    无论是歌曲制作,还是视觉呈现,陈奕迅悉数记录着四年间他的人生感悟,并经过巧妙的编排,与无数歌迷的聆听相呼应。

    先从讨论人生轻与重的《尘大师》开始,再到思考他人与自我的《人啊人》,接下来《焦焦焦》《社交恐惧癌》瞄准当代人普遍的焦虑问题,思忖着“众与寡”的对立与共生,《空城记》《是但求其爱》《盲婚哑嫁》切换着不同视角看待爱情,爱情中的得与失、爱与恨、洒脱与羁绊都值得被颂唱,最后再以《致明日的舞》收尾,乐观中也孕育着希望。



    “我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接下来我希望给青春的你们打气,希望大家继续加油,继续冲。”陈奕迅在发布会现场说。而这句话也正呼应了新专辑的名字《CHIN UP!》,陈奕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HIN UP”是他在英国留学时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意为“抬起下巴,别垂头丧气”。

    陈奕迅从这句话里汲取到了抵御挫折、捱过苦痛的力量与勇气,并藉由音乐的形式串联起了一段人生之旅,将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辐射给每一位被旋律环绕的乐迷。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陈奕迅今年巡回演唱会的主题“FEAR and DREAMS”。一念恐惧,是现实生活中种种棘手的难题,一念是梦想,是你与生活握手言和后的乐观与期待。陈奕迅好似一个亲历之后的过来人,旁观着你的生活,告诉你人生的真谛无外乎在恐惧与梦想之间找到最微妙的平衡。



    当天,陈奕迅也表示,他希望歌迷能一直把“陈奕迅”当成一个货品丰富的“超级市场”,各选所爱。“我喜欢做不同类型的音乐,我希望你们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像是在超市里选到自己要买的东西带回家。”

    而这一次的新专辑,会让许多乐迷的“人生之歌购物车”中再添新品。


    750亿次回响背后,艺人与唱片公司如何互相成就?


    “哗!?是不是真的?七百亿?亿?原来我做了这么多东西!”

    看到这个数字,陈奕迅不掩惊讶,直接如此反问。

    在发布会现场,环球音乐管理层集体送上一幅中式的水墨画,上面写着数字“七百五十亿”,标志着陈奕迅签约环球音乐至今,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媒体播放量已累计超过750亿。



    事实上,发布会的开场就能完美回应陈奕迅的惊叹。《夕阳无限好》《对不起 谢谢》《富士山下》《心的距离》《最佳损友》等陈奕迅与环球合作的金曲交由香港培正小学的小朋友们进行演绎。

    这些歌曲发行时,现场许多小朋友也许还没有出生,但他们清澈的嗓音,带领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横跨19年的时间,去捕获一段又一段与陈奕迅有关的回忆。

    就连陈奕迅本人,也是坐在台下,含着笑跟唱,每一个瞬间都是一段回忆。而正是这一首首经典金曲,为华语乐坛缔造了令人震撼的750亿的成绩,也促成了环球音乐集团与陈奕迅在合作19年后的再一次续签,携手继续前行。

    在现场,陈奕迅将他与环球音乐的合作归因于“缘分”,而长达19年的合作也是“天注定”。

    陈奕迅回忆道,在小时候,他就买过很多唱片,后来发现大多都是环球音乐旗下歌手的唱片;而许冠杰、张国荣、张学友等等他喜欢的乐坛前辈,也与环球音乐有着各种渊源。成为歌手以后,陈奕迅便将环球音乐旗下的新艺宝(CinePoly)视为自己的Dream Label。



    直到2005年,陈奕迅终于如愿签入新艺宝。当年6月,新艺宝就为陈奕迅推出了专辑《U87》,甫一发行便大获成功,专辑中的《浮夸》《夕阳无限好》《葡萄成熟时》等多首作品更是成为陈奕迅的代表作。这张专辑成为IFPI认证的香港地区年度最高销量粤语专辑,并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亚洲最值得购买的五张唱片”之一。

    自《U87》以来,陈奕迅在环球音乐又先后发行了22张专辑及EP,拥有154支冠军单曲。在听闻自己的歌曲创下750亿次的傲人成绩后,陈奕迅也随即表示,“这个数字应与多年来与我一起奋斗的音乐人一起分享,多谢他们音乐路上的陪伴,成就我今天的成绩。”



    对于自喻为“超级市场”的陈奕迅而言,他在音乐始终在追求开放与多元。无论是词曲创作,还是专辑的概念企划,乃至是歌曲的视觉化呈现,他始终有自己的创意与巧思在。

    这也与外界对于他的看法相契合,他永远是爱玩、爱新鲜。

    从2005年签约以来,环球音乐也为陈奕迅提供了许多愿意与之相伴探索、共同奋斗的音乐伙伴,在他本人的音乐志趣和商业成功之间实现了平衡。所以,回望与环球音乐的19年合作,陈奕迅表示,经历过90年代比较蓬勃的音乐市场,也见证市场一直在下跌的情况,但仍会感叹一句“我是很幸运的”。

    对于新专辑《CHIN UP!》,双方也在发行方式上作出了新的尝试,选择以“先单曲后专辑“的形式与歌曲见面,《致明日的舞》《人啊人》等五首歌在过去三年间以单曲形式上线,而《社交恐惧癌》《空城记》《焦焦焦》则是歌迷首次接触的新歌。



    陈奕迅坦言,这是自己一直很向往的发行方式。在传统唱片时代,由于单曲和专辑的宣传成本是一样的,考量到商业回报,唱片公司几乎没有发单曲的习惯,这间接导致了一张专辑中往往只有两三首主打歌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推广,而其他歌曲往往会被埋没了。

    如今,数字音乐时代,专辑的发行与推广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单曲发行可以让每一首歌都有充分的时间触达听众。而“先单曲后专辑”的发行模式,在给予每一首歌更多机会的同时,也没有牺牲掉歌者在专辑中完整的概念设计与歌单的编排巧思。

    “每一张专辑里的歌,我都是很用心地做的,我自己也很喜欢。以前我的做法是把没有打过的歌都放在演唱会里,让大家把它们当作新歌来听,这样慢慢积累,哪怕是比较冷僻的歌,大家也能听到。”陈奕迅说,“等拿到专辑的时候,你已经很熟悉里面的歌,能够比较完整地去听它的逻辑。”



    实际上,90年代,正是像环球音乐这样的“把关人”对于唱片工业的严格把控,为行业输出了诸多品质优良的作品,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音乐市场的品质,打造了陈奕迅口中的“蓬勃的音乐市场”。而正是这份品质保证,吸引着陈奕迅选择环球音乐。

    作为华语乐坛的鬼马怪才,在近二十年的合作中,陈奕迅作为艺人持续淬炼自己的人生体悟,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中;环球音乐则在尊重他的个人风格前提下,在华语乐坛的一次次变革中,不断为他可持续的职业生涯保驾护航。

    拿陈奕迅演唱的《孤勇者》为例。作为华语音乐市场的年度现象级爆款金曲,这首歌在发行不到两年间累计流媒体播放量已超过84亿次,成为环球音乐有史以来流媒体播放量最高的中文歌曲。



    当我们回看这首歌的时候,会发现它对于华语乐坛的意义并不在于游戏歌曲的崛起,也不在于吸纳儿童这一受众群体,而是在于它开启了一个热歌语境下的新篇章,强调流量与品质并不矛盾的概念,引领着行业和乐迷又回归到内容为王的标准下,追求品质与热度兼具的好作品。

    从《U87》到《CHIN UP!》,横跨19年的合作,不仅让陈奕迅在华语乐坛获得艺术与商业上现象级的成功,还为行业提供了一个艺人与唱片公司共生共荣、互相成就的业内范本。


    结语


    在短视频时代的初期,音乐市场曾欣喜地拥抱着更为便捷的发行模式、更为低廉的制作成本,一时间新歌大量涌现,华语乐坛迈入年产百万首新歌的时代。

    不过,热歌质疑、流量至上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歌迷们苦于粗制滥造的热歌,整个市场又归于冷静,传统唱片公司的A&R能力又再次被行业呼唤回归。

    但当我们将时间线拉长,尽管人们聆听消费音乐的方式在变化,但音乐产业不变的内容逻辑是不变的。

    艺人与唱片公司的合作关系,其实也是如此。

    从CD、磁带、MP3到流媒体,制作、发行、营销等环节一直在发展与迭代,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行业变化前,避免被流量所裹挟,而是敏锐捕捉时代情绪,并以自身优势为旗下艺人的作品赋能,才能带来品质与商业的共同成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8888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esonwine.cn/html/Wordjiaocheng/Wordpaibanbuju/17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