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人被卷入这场战“疫”,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对病毒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要怎么做才能打赢这场战“疫”?危急时刻,千千万万医护人员义不容辞,驰援救助;中西医优势互补,各尽所能。其中,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以72岁高龄,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前线,为中医药充分深度参与疫情防控立下汗马功劳。
“这份信任是无价的”
在央视的采访中,一向幽默风趣的张伯礼,在回忆当时奔赴武汉的情景时曾一度哽咽。
张伯礼:知道当时武汉的疫情很重,也有思想准备要来,甚至自己想申请来,但是来那个瞬间……(哽咽)这么一下触到泪点上了。
记者:为什么说到这个时间的时候,您反应会这么大?
张伯礼:一个是悲壮,因为当时已经知道武汉情况是很严重的,并且对冠状病毒的了解远远不像现在那么多。我这个岁数本身在这摆着,说明疫情很重才让我来负责,否则不会让我这个老头来。
记者:您可以说不来吗?
张伯礼:绝对不能说,没想到不来,一点都没想过。不紧张不会叫你来,这是一个。第二个,领导叫你来就是一份信任,这份信任是无价的,绝对不能推。
这段采访只是平平淡淡的几句话,却体现了一位古稀之年的中医人奋不顾身、勇敢担当的精神。有人说“没有从天而降的天使,只有逆行而上的英雄”,他们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勇敢逆行,用坚毅担起职责,用专业拯救生命。
中医药人挺起了脊梁
在这次全民抗击疫情中,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治疗,形成了覆盖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的诊疗方案。
张伯礼院士主动提出由中医整建制承包方舱医院,用中医疗法救治方舱医院里的轻症患者。由此,中医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江夏方舱医院,并且在其他方舱医院都派驻4~8名中医专家全程参与救治方案制定、病例讨论和查房;对出院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方案。
在各个环节中,中医药都在发挥着显著作用,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
在这次疫情中,随着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不断更新,在专家组成员张伯礼院士等中医专家的指导下,中医药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看着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出院,中医药人挺起了自己的脊梁。
“我把胆留在这儿了”
由于过度劳累,张伯礼院士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让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在武汉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由于他的儿子张磊也是天津医疗队成员,到武汉后听说父亲病了,要去看他,张伯礼说:“你不要来看我,你看好你的患者就行。”
术后,张伯礼的双腿又出现血栓,必须卧床,医生说要至少休息两个星期。张伯礼心系抗疫进展,最后住了一个星期就返回了江夏方舱医院。
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休舱,张伯礼和张磊父子俩在武汉共同抗疫20多天后首次见面,见面时间仅有10分钟。张磊说:“我看他瘦了,但我没想到父亲瘦了15斤。我问他身体还行吧,他说挺好的,不用管,回去带好队伍。”随后,张伯礼留下了这句话:“我把胆留在这儿了,跟武汉是真正的‘肝胆相照’。”
家国欢聚已无恙
张伯礼院士热爱文学,热爱写诗。
1月27日,张伯礼临危受命,飞赴武汉,在去武汉的飞机上写下一首《菩萨蛮·战冠厄》:“疫情蔓延举国焦,初二星夜奉国诏。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悌。隔离防胜治,中西互补施。冠魔休猖獗,众志可摧灭。”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下,他借鉴古人采取“中药漫灌”的建议收到成效,元宵节晚上,又赋诗一首:“灯火满街妍,月清人迹罕。别样元宵夜,抗魔战正酣。你好我无恙,春花迎凯旋。”
4月16日下午,经过2个月的奋战,疫情得到了控制,张伯礼一行踏上了从武汉回天津的高铁,他再次以诗抒怀:“山河春满尽涤殇,家国欢聚已无恙。两月敢忘江城苦,十万白甲鏖战茫。黄鹤一眺三镇秀,龟蛇两岸千里黄。降魔迎来通衢日,班师辞去今归乡。”
张院士多次以诗咏志,诗词中丰盈着的家国天下,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医人的情怀,是对祖国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
张伯礼说,中国已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有关情况,把中国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翻译成英文等多种语言。通过参与国际援助,中医药在世界上的认知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中医药由国内抗疫到全球抗疫,张伯礼院士和中医药人一直都未停下脚步,为中医药充分深度参与疫情防控发挥自己的独有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8888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esonwine.cn/html/PPTjiaocheng/PPTjiqiaodaquan/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