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联合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名73岁的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实施手术。根据公开文献检索,这是目前全球报道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也是中山一院多学科团队成功开展的第四例同类手术。
据悉,下腔静脉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累及到肝后下腔静脉的肿瘤,手术切除难度极大。截至目前,全世界仅有八例成功手术报道。
多学科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肿瘤长度约20cm,直径约8cm
已长至右心房
冯女士(化名)今年73岁,她在1年前出现了间歇性腹痛和腰痛,但当时并未予以重视。近期,她的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了双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腹部深处有一个巨大的肿瘤,生长在血管周围,病理活检提示为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因肿瘤体积巨大,且累及腹部大血管和重要脏器,手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最终了解到中山一院多学科团队曾经成功完成过3例同类手术,于是慕名来到中山一院就诊。
血管外科王冕主任医师接诊后,立即安排患者进行了各项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肿瘤十分巨大,从肾静脉开口远端的下腔静脉生长进入至右心房内,肿瘤长度约20cm,直径约8cm,已侵犯周围重要的脏器和血管。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血管外科主任常光其教授和王冕主任医师立即组织血管外科、胃肠外科、器官移植中心、心脏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及医学影像科等相关科室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
专家们讨论后一致认为,患者的肿瘤由肾下的下腔静脉生长进入右心房,肝脏完全遮挡在肿瘤的前方,如要根治性切除肿瘤,需要先将肝脏整体搬运到体外,才有机会将肿瘤完整切除。
但此例患者已经73岁高龄,并且病变非常复杂,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十分巨大,如此复杂的病例,世界上还未见有成功手术的报道。医院医务处组织相关科室及专家仔细评估了手术的风险,并与患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为保障患者能平稳地完成手术,顺利地度过术后恢复期,常光其教授和王冕主任医师积极与手术麻醉中心、输血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沟通,并制定了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案,力求将患者的风险降到最低。
多学科团队奋战14小时
巨大肿瘤被完全切除
完善术前准备后,心脏外科周立副主任医师与麻醉科陈宇主任医师配合,建立起体外循环。陈宇主任医师熟练置入了经食道心脏超声,动态监测肿瘤上缘的位置。
术前、术后对比图,肿瘤已被完全切除。
在常光其教授的指导下,王冕主任医师与宁俊杰主治医师打开腹腔,先分离出肿瘤远端的下腔静脉,沿着肿瘤的边缘将双侧肾静脉从肿瘤中分离出来,并将腹主动脉完好地从肿瘤上分离出来。
随后,胃肠外科李引副主任医师将十二指肠、胰腺无损伤地从肿瘤上分离下来,充分将肿瘤组织暴露出来。王冕主任医师仔细把下腔静脉、双侧肾静脉、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逐一地从肿瘤上游离出来并控制。
肝移植科鞠卫强副主任医师、陈茂根副主任医师上台,先切除胆囊,游离肝脏周围韧带后完全离断,切开膈肌脚并将心包向下牵拉,经食道超声监测下尝试阻断下腔静脉心房端,见冠状静脉回流未受影响,于是在此处阻断下腔静脉,避免了开胸,有效节省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
体外循环科主任荣健主任医师迅速开启体外循环,保证门静脉、下肢静脉回流。鞠卫强副主任医师、陈茂根副主任医师将肝脏连同下腔静脉肿瘤一并移出体外。
王冕主任医师探查双侧肾脏,发现右肾静脉内无肿瘤,而左肾静脉内虽有肿瘤组织,但肿瘤并未侵犯左肾,仅需将肿瘤组织从左肾静脉内完整取出。为重建下腔静脉,王冕主任医师使用两条人工血管分别连接下腔静脉的两个残端,再将两条人工血管吻合,成功重建了下腔静脉。
与此同时,鞠卫强副主任医师已将肝脏重新修整好。待王冕主任医师将下腔静脉重建完毕,鞠卫强副主任医师立即将肝脏重新植入患者体内。经过14个小时的奋战,多学科手术团队最终成功将肿瘤完整切除,并保留了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在重症医学科的精心呵护下,冯女士术后第二天即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经过康复,冯女士已达到出院标准。术后复查CT未见肿瘤残留,患者下腔静脉血流恢复通畅,已于日前顺利出院。
患者出院时为专家团队送来锦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8888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esonwine.cn/html/PPTjiaocheng/410.html